在大勒索病毒時代,隨身碟、外接硬碟成了人們擔心害怕的存在。
彷彿插上後下一個中毒的就是自己....
不過依舊沒有降低人們對高速外接儲存裝置的需求,所以有了今天的外接盒開箱。
看了幾款M.2 NVME SSD外接盒,外型設計等如出一轍,彷彿是一家設計到處貼牌代工。散熱也總讓人擔心,不少外接盒產品採用抽拉式安裝方式,SSD與外殼不一定能接觸到,白費了採用金屬材質還做散熱設計的外殼....
ASUS這款ROG STRIX ARION M.2外接盒算是改善了上述的缺點,還冠上了敗家國度品牌,增設ARGB敗家之眼燈飾,整體吸睛程度upupup,可惜價格較高且體積稍大,仍然不是完美的產品。
外盒採用ROG常用的紅+黑為主體的彩盒,大大的敗家之眼又逼人充值一波信仰。
包裝還滿精緻的,共分為三層,最上層為M.2外接盒本體,第2層為拆除工具針、塑膠防摔框體及掛勾,第3層則為傳輸線材及說明書等。
照慣例先從配件看起,中層的塑膠防震框、R字樣掛勾及拆除工具針。
線材則有長度50cm的USB線材,TYPE-A TO C及TYPE-C TO C各一。
接著是本體,正面是敗家之眼及幾何紋路設計。背面則相對樸素,但刻劃了淺淺一層,約佔50%面積的散熱溝槽。
上方開孔位置還藏有一片透明導光壓克力,也因此此處無法安裝掛勾,還是得安裝塑膠防震外框才能與掛勾搭配。
下方是TYPE-C接孔及固定機構拆除孔,將拆除工具針插入即可撬開外接盒。
撬開後可見背面上有安裝導熱墊,主體之PCB板則位於外接盒前半部。
將固定導光片用的兩顆螺絲拆除後,即可將PCB板一併拆除。
以下兩張照片需搭配著看。外接盒正面不是做為主要的散熱機構,與PCB板連接之部分只有兩小片導熱墊,一片是PCB板上之晶片,另一小條則貼在PCB板上,能稍微傳導一些熱量至外接盒,紅色框標示為導熱墊對應到外接盒的位置。
PCB上的用料這裡就不贅述了,接著進入上機使用的部分。使用的是威剛SX8200 Pro 1TB的NVME SSD,這咖SSD為雙面顆粒,安裝上沒有問題,但雙面顆粒款式的SSD幾乎背面空間都不足,無法透過加裝導熱墊使背面的記憶體顆粒與PCB板接觸。
觀察與外接盒背面接觸部分的導熱墊,可發現與右方主控晶片(銀白色)的導熱墊尺寸只有主控的一半,無法完整覆蓋...算是大缺點。
但這也不成問題,換上利民高傳導率的奧德賽導熱墊,採用厚度1.5mm的。不過要說明一下這張照片其實是錯誤示範,因為主控晶片高度較記憶體顆粒高,所以用1.5mm厚的導熱墊反而無法將外接盒蓋上,後來將主控位置的導熱墊改成1mm厚的才能順利蓋上。
最後還是補介紹一下塑膠外框及掛勾部分。
外框為硬塑膠材質,但延展性還不錯,安裝方式為硬掰硬凹後扣上外接盒即完成XD。
掛勾設計就有點不好理解了,首先是使用魔鬼氈方式固定帆布材質掛條,固定方式讓人稍微擔憂...
另一個掛勾難以理解的部分,是採用塑膠材質....真是惡趣味的設計啊,官方示意外接盒可以掛在背包外,結果用這麼容易斷裂的塑膠材質,好歹用金屬吧...
裝上防震外框及掛勾後的體積,快一個iPhone 6 Plus的一半大了,的確不是個纖細的外接盒。
連接上電腦後,正面的敗家之眼及上方導光片部分即會亮起ARGB漸層燈效,信仰滿滿。更可以用很爛很難用的AURA SYNC軟體來與其他RGB裝置同步 。
接著是效能測試部分。
使用內附的TYPE-C TO C線材,連接至機殼上的USB 3.1 TYPE-C孔。
快餐跑分與之前網路上的測試差不多,SX8200 Pro內接時,快餐跑分能到讀寫3000MB/S左右,搭配ASUS外接盒則只有接近1000MB/S的成績。跑分時的溫度則約36度上下,實際觸摸外接盒,背部溫度較高但也僅是微溫而已。
實際將SSD內總共約30GB的大小檔案傳到內接的NVME SSD內,寫入速度為370MB/S左右,溫度則為33度,也不算高。
傳大容量的單一影片檔,則寫入速度落在680MB/S,讀取速度則約870MB/S,算相當快速。
結論
優點
1、傳輸速度相對快
2、絢麗燈效
3、溫度不高
缺點
1、整體價格較高
2、掛勾設計不良
3、導熱墊面積及黏貼位置有待改善
4、傳輸線只有50cm一種長度,對筆電來說太長,對桌機來說又太短。
4、傳輸線只有50cm一種長度,對筆電來說太長,對桌機來說又太短。
ASUS ROG STRIX ARION M.2 SSD外接盒與一般外接盒相比傳輸速度的確是很快,搭配適當線材理論上能跑到10G速度,但當然還是輸給TB3的雙向40G就是。另外可能是受限於轉接晶片,跑分只能跑到1000MB/S,傳輸大小不等的檔案時,寫入速度約400MB/S上下,大檔案則可以到寫入680MB、讀取870MB,實際上仍算快速,比起隨身碟或是外接機械硬碟可說是超有感。
當然除了小地方設計不良外,最大的缺點還是價格,Arion外接盒要價約2K,加上大容量的NVME SSD,要建置快速傳檔的外接環境,整體花費要價近6K,另外接收端亦要準備具有USB3.1接口的主機板、筆電或是外接卡,也是一筆花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