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2/19

Fractal Design Torrent Compact 緊湊型ATX機殼

 該來的還是會來。

個人的機殼幾乎使用1年左右就差不多膩...

喔不對,是完成階段性任務,該功成身退了。


FD的機殼個人用過Define R3、Define C、Meshify C、Define 7 Compact、Meshify 2 Compact 也就是緊湊款幾乎都用過了,其實目前Meshify 2 Compact也還在服役中...


但還是得來開箱今天的主角啊!
Torrent Compact的外箱維持牛皮色風格,旁邊的舊機殼外箱還屍骨未寒呢。




總共有大小兩個配件包,首先是大配件包,裡面是18cm轉12cm/14cm風扇架跟顯示卡支撐架。




依FD官方資訊,目前白色款Torrent C只有玻璃透側版,沒有全金屬側板的靜音版。


然後透側版只有白色款是單面玻璃+單面金屬側板,黑色款是雙面玻璃透側。沒記錯從Torrent就是這樣配置了,雖然我不知道用意在哪...


前面板通採用風隔柵,格柵部分是灰色的 所以白色款外觀不是全白,材質則是塑膠。


上蓋IO為2*USB-A + 1*TYPE-C(應該是10Gbps規格),IO處材質也是塑膠,電源按鍵個人覺得有點Low...Meshify 2 C的微動按鍵較有質感。


小配件包藏在上方3.5" HDD硬碟架中,裡面有裝機螺絲、束線帶跟擦拭布。


機殼底部可以安裝2顆12cm或2顆14cm或2顆18cm風扇。但因為18cm風扇厚度3.8cm,只能搭配M-ATX規格主機板。


如果底部裝12cm跟14cm風扇裝,則不會與ATX主機板衝突。


機殼寬度夠,風扇距離也遠,裝14cm風扇後的剩餘空間也足夠塞線材。


但以平面來說,標準2.5cm厚的風扇已經會蓋住主機板底部鎖孔,這部分會影響機殼背部的理線空間,算是個人覺得較為可惜的地方。原版Torrent因為高度較高,底部風扇是安裝在主機板下方而非前方,所以理線空間不受影響。


內建顯卡支撐架的安裝位置共有兩處,可依使用的主機板是ATX或E-ATX來調整。

 Torrent關鍵設計元素,或是整個機殼的靈魂,應該就是前進風這兩個18cm風扇了。


電源上置設計,依底部墊片位置,最高應該可以到22cm的電源(官方數據最高20cm)。但電源越長整線空間越小,請自行拿捏。


電源艙外設有一條細長的5V ARGB燈條,微花俏。


前方設置一個9風扇的PWM HUB,應該直接是改良過的版本沒有燒毀疑慮,但個人應該是不會用 因為要外接SATA電源。
個人訂製線材已完全捨棄SATA線,而且還是比較習慣進/排風、不同大小/轉速的風扇分別監控轉速。


接著將原本 Meshify 2 C (以下皆簡稱M2C)裡的配備搬到 Torrent C。
就內部空間而言Torrent C沒有比M2C大多少,主要是前進氣柵欄太厚及38mm厚度的風扇多佔了些空間。


M2C這咖機殼的裝機體驗是真的不錯,頂蓋能拆對於在機殼內接線、拆裝散熱器等都十分方便友善。


中間拆機跟移機過程略過,Torrent C裝機比起M2C更需注意順序先後,不然零組件容易互卡。
建議先裝主機板上的CPU電源線,然後照1.電源線穿過機殼上方開孔2.裝主機板(跟散熱器)3.裝後方及下方風扇的步驟。


底部目前裝2顆12cm貓扇,有打算先換上AC P14風扇然後等新款14cm貓扇。裝2顆12cm風扇底部還有良好的線材空間。


頂部CPU 8P走線空間就比較侷促了,如果先裝主機板再插線將會非常困難,所以官方建議先裝CPU電源線再安裝主機板。


最後裝上顯示卡完成所有移機程序。因為用於原本下置電源機殼的顯示卡8+8P電源,改成上置電源機殼後長度不足,只能先從顯卡上方走線。




依底部雙12cm風扇的安裝位置,一半是吹顯示卡,一半往上送風至CPU。


因為沿用原本的訂製線材,長度都不是針對Torrent C設計,所以顯示卡線材長度不足,CPU線材倒是過長,不少得塞在電源前端空間。


有走到背板空間的線材只有顯示卡、24P電源跟機殼前IO線,但即便只有這幾條線材,也都盡量往裡塞,蓋上側板時還是有些微的突起,無法完整蓋上。



機殼內附的顯示卡支架不適用12cm風扇及超厚身形的貓頭鷹3070,只好放個迷你支架撐住尾部。


首先進行燒機測試,測試條件與之前測P12 ARGB風扇時相同,一樣的i7-12700K@1.25V 無超頻,單烤FPU測溫。
這裡就不放測溫截圖結果,直接做圖表與之前M2C測試數據比較。


兩個機殼溫度差距不大,Torrent C測試時共裝7顆風扇,燒機時比裝6顆風扇的M2C噪音大了一點點,但聽感是覺得沒有明顯差異。
個人無法推測溫度幾乎沒差距的原因,也許設定頻率不夠高?功耗不夠?或是M2C散熱本來就不錯?
也有想過是不是Torrent C的主戰場是顯示卡散熱,畢竟掛了2顆風扇直吹。
於是多測了一個項目,Torrent 原裝風扇配置及補滿3顆貓扇的燒機溫度差異,也順便加入GPU雙烤測顯示卡溫度。



同時也至BIOS將CPU微幅超頻至大核心4.8G、小核心3.8G,電壓一樣設為1.25V。
測試結果比較圖表:


讓人意外的是原廠配置風扇較少,但CPU反而低了2-3度多,測了兩次都差不多相同結果。
個人再次無法推測溫度反而降低的原因,只能胡亂瞎猜可能是底部進氣風扇擾亂風道?

顯示卡溫度略微提高1.5度個人覺得合理,但有可能個人手上的貓頭鷹3070發熱量不夠,本身散熱條件也就不錯,差距不是這麼明顯。
或許更高階或是本身散熱就還好的顯示卡,底部風扇會更有效果。

噪音則是確實的降低了,微幅超頻後,滿機風扇的燒機噪音提高到約53-54dBA,只留CPU及機殼18cm風扇則能降低5-6dBA

結論

優點
1.前面板、上蓋、左右側板都很好拆除/安裝,不用費太多力氣。
2.良好的散熱設計。
3.內附PWM集線器。

缺點
1.前面板、上蓋、腳座都塑膠材質。
2.背板理線空間少的可憐。
3.價格略高 (相較於用料而言)。
4.越來越少的硬碟空間。
5.水冷相容性差,建議使用風冷。
6.黑色款雙面玻璃側板用意是?
7.Compact系列中尺寸最大的

就裝機難度來說,Torrent C的確比M2C更難裝一些,頂部跟背板走線空間都更小,也更注重安裝順序。
Torrent C最可惜的還是背板整線空間嚴重不足,對於設備的選用及電源線材要求都更高。
不過Torrent C受惠於前臉兩顆18cm厚扇及大開孔,不額外加裝風扇也有不錯的散熱表現,既省錢又更靜音。
如果選用高階顯示卡也可在底部加裝風扇幫助散熱。

整體來說這咖機殼個人評論是表現還算不錯,但覺得有愛再買,畢竟價格直逼5K。
比較用過的三款FD Compact系列機殼後,個人還是覺得Meshify 2 C是個人首選,各方面表現(安裝難度、散熱效能、用料、價格等)都相對均衡,Torrent C如果價格降低一些會更有競爭力。
雖然個人近幾年都用FD的機殼,但難免也覺得,FD是不是有些驕傲了,機殼價格屢創新高外,用料還跟不上價格...

最後加個瑞典小國旗,完美!




3 則留言:

  1. 最近也要看這機殼滿有興趣,請問有無底部不加裝風扇,只加後風扇的數據呢?謝謝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後來是另外加了後排風扇在用,但沒特別測試數據...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