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開箱的主角是ROG STRIX RTX4070Ti O12G顯示卡!
是目前華碩RTX4070Ti顯示卡系列中最高階帶OC的版本。
也會順便簡單介紹一下FD North這咖機殼。
個人從RTX4080升級到RTX4090再降級到RTX4070Ti,這中間的過程其實經過許多掙扎與考慮,都是血和淚。但這裡就不多贅言,以下省略一萬字,還是專注在開箱上吧!
個人目前已換用工作為主用的4K60Hz螢幕,搭配4K解析度表現勉強及格的RTX4070Ti也還算適合,但這次直攻系列頂卡,一半算是終於回歸ROG信仰,另一半還是因為個人相當喜愛華碩40系列方正的設計風格。
RTX4070Ti於2023/1/5上市,MSRP售價為799美金,台幣則是28990。時至今日已不是最新款的顯示卡,但網路上除了媒體評測外卻很難見到一般買家開箱,可能是因為30系列的庫存量過剩及40系列定價不友好的雙重因素所導致,但我不入地獄誰入呢,就讓我來盤一回吧。
這次購入顯卡的時機也不太好,早買了幾天錯過送D4的活動,盤中之盤。
因應時事話題,首先檢查是不是拆封品。
配件有迷你螺絲起子兼支撐架、12VHPWR轉雙8Pin轉接線及ROG信仰...綁帶?束帶?
紙質文件倒是豐富一些,有信仰小卡及紙製手機置物架之類的。
ROG RTX4070Ti 本體,維持ROG RTX4090的方正設計風格,但尺寸更親切了一咪咪,長度從357.6mm縮短為336mm,厚度從70.1mm降為63mm,依舊占用3槽多的空間。
中大型ATX機殼支援357.6mm長度的ROG RTX4090不是什麼問題,但對於今天feat的FD North機殼而言,357.6mm幾乎是支援尺寸的極限,安裝、拆除都得小心翼翼才能恰恰好進出機殼。反之ROG 4070Ti在長度縮短2cm後,應對FD North就不用顧慮這麼多了。
可能有些人不喜歡華碩40系列藍白紅的配色,個人是覺得還好反正插在主機板上也看不到正面。
一些細節照片。相比有菱有角或是圓滑外型的各家顯卡,個人還是更偏好ROG完整方正的立方體造型。
目前40系列應該只有華碩具備兩個HDMI接口。
接著上機,與顯示卡外型搭配的是一樣方正的九州風神散熱器AK620。其實個人是相當期待今年CES展露臉的九州風神阿薩辛4代空冷,但遲遲沒有發售消息,只好先用AK620並改成後抽風方式模擬一下阿薩辛4。
換個話題,關於FD North這個機殼,個人可說是又愛又恨,外觀上個人可以給North 98分,但內裝個人只能給58分,真的是恨他不成材。
以一個價位接近5K的機殼來說,North內裝架構的確有許多處表現不及格,首先是機殼頂部只能裝240mm水冷,如果想裝360mm水冷只能前置,但因為機殼長度限制,前面板安裝水冷的話就幾乎與高階顯示卡無緣,水冷散熱裝置/顯示卡長度勢必得取捨。高階硬體的支援性甚至比自家Compact緊湊系列機殼還差。
更別提那個FD高階機殼幾乎必備的可拆上蓋設計,個人認為安裝硬體最方便的設計沒有之一。各廠機殼都在跟進這個方便的功能,只有FD走回頭路,在North上砍掉這個功能。
背面走線深度微微偏淺,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。
最誇張的是主機板上方只在靠近CPU供電位置開了一個走線孔,如果使用中高階硬體加上置水冷,所有風扇電源線、ARGB線、CPU8+8P線都要擠這個小孔,WTF?
機殼寬度對於使用12VHPWR的40系列來說也稍微不足,但因為不少舊款高階機殼也尚未做好應對40系列這麼寬的顯示卡及不太能彎折的12VHPWR線材,所以這點就不苛責North。
BUT...North機殼就真的好看,在個人使用胡桃木家具前是沒有考慮過North的,不過一旦使用胡桃木桌子或是層架,North幾乎就是最佳的搭配機殼,罵歸罵還不是真香...
回到ROG RTX4070Ti,簡單做個溫度及效能測試。在North機殼內,風扇配置為前3顆A12x25、上1顆A12x25,靜音模式單烤甜甜圈溫度為核心75度、記憶體70度、熱點85度,風扇轉速1350轉(幾乎無聲)。功耗依軟體所載約295W,加上中高階CPU應該用650W電源就足矣。
測個3DMARK,一樣靜音模式,分數就...參考一下。
最後加映,退役的信仰顯示卡貓頭鷹 RTX3070,礦潮時無畏價格捏著LP買入,礦難後只剩信仰市價跌爛,索性用支架裝一裝當家裡的擺飾。
註:支架淘寶搜尋顯卡轉向架跟PCIE延長線就找得到了,受惠於礦潮這些轉接的產品很多。
心得
RTX4070Ti前身為被人罵爆的RTX 4080 12G版,經過延期/改名/降價後重新出發,可惜性價比仍然偏低,而且作為應對4K解析度的敲門磚,在精湛刀法砍去記憶體位寬後,表現也仍然有些差強人意,讓人不禁感嘆40系列顯示卡的價格真的是一飛衝天,此後再無高性價比產品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