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開箱個人第一眼看見就相當喜愛,
來自美洲獅 Cougar 的 MX 600 RGB 全塔機殼!
再次簡單介紹一下美洲獅Cougar,為老牌電源/機殼廠偉訓的自有品牌,致力於推出各種外型花俏的電競周邊,只有更浮誇,沒有最浮誇。
當然這段在個人今年開箱Cougar Cratus 時尚開放式機殼時已經用過了,略嫌老梗但Cougar應該也沒辦法否認(吧?)
MX 600 RGB為Cougar下半年度主推的機殼產品,造型相比Cougar其他機殼相對保守低調。雖然2023年多數機殼廠都在做玻璃全景機殼,但Cougar逆向思考推出了具有方正通風大開孔、支援滿滿14cm風扇,強調散熱效能的機殼產品,不得不掌聲鼓勵鼓勵!
MX600 RGB (下文將簡稱MX600)的包裝採用素牛皮紙色,搭配小張彩色貼紙標註機殼顏色,目前MX600有黑白色兩款,且都配有RGB風扇。
MX600在Cougar機殼產品的分類為Full Tower全塔機殼,不過478x235x515約57.8公升的尺寸在一票巨塔機殼前顯得略為迷你。
側邊標示機殼規格,照慣例還是擷取官網的規格表供參。
個人擷取幾個重點:
1、最大支援E-ATX主機板。
2、風扇:前面板14cm*3、頂蓋14cm*3、後方14cm*1、電源倉上方12cm*2。
3、冷排:前方最大360mm(個人認為420mm有機會)、上方360mm。
4、空冷18cm、電源18cm、顯示卡40cm。
5、3.5吋 HDD*1、2.5吋 SSD*(3+1)。
本次開箱黑色版,太常開箱白色機殼這次換個口味。(玻璃有我女兒的倒影請見諒!)
MX600個人認為最大的特色是正方形的通風開孔,Cougar稱正方形能比圓形開孔增加11%的通風面積,實際上如何個人難以測量,但這前面板真的有夠通透,後面風扇都被看光了捏。
前面板為金屬材質,以卡扣固定在邊框上,下方也有卡槽輔助讓面板拆除時不會掉落。
採用上抽設計的尼龍防塵網,拆裝十分方便,連我女兒都愛不釋手一直抽拉(?)
背面通風孔也是正方形,設置了8個PCI-E槽位,採用可重複拆裝通風檔板,當然檔板也是採用方形開孔。
左右側版採用卡扣固定+凹槽施力點開啟,機殼尾部不會凸出手轉螺絲。
電源防塵網也是尼龍材質,後抽方式拆裝,但深度接近50cm的機殼,底部防塵網改側邊拆裝會大大的加分。
頂部可安裝14cm風扇*3顆,配有PVC材質磁吸防塵網,IO也位於機殼側邊上方。
冷排則最大能安裝360mm,為何頂部能裝3顆14cm風扇卻不能裝420mm冷排呢?經個人了解主要還是深度不足的關係,頂部風扇空間總計約42cm,但是目前市面上的420mm水冷依規格加上水管約需要45-46cm的深度才能裝,MX600的機殼深度只差了一點點,稍嫌可惜。
機殼右側板為金屬材質,底部設有通風開孔,側板內部有設置磁吸PVC防塵網。
打開後可看到內部左側的金屬裝飾遮板,蓋住主要線材區域,可節省使用者整線的時間。
遮板以轉軸固定,像門板一樣方式開啟,也可直接拆除避免安裝零組件時干擾,拆除後可看到躲藏於下的風扇4P/ARGB 5V HUB及IO的線材。
配件部分有高階機殼必備螺絲分裝盒、顯卡轉直立PCI-E檔板及說明書。
接著拆除左側玻璃側板,MX600 黑色版玻璃側板帶有淺淺深色,下方一樣配有通風金屬側板,大小側板兩塊共同組成左側零組件展示區域。
通風小側板也是卡扣固定,內部一樣附有PVC濾網,但非以磁吸固定且目測是無法直接拆除。拆除後可看到通透的電源倉,這機殼真的一堆開孔,覺得應該開孔的地方大概都有開孔。
電源倉上方設有可拆除的風扇支架,能安裝最多兩顆12cm風扇。
拆除風扇架後可看到電源倉上方設有PCI-E延長線底座的安裝孔,目測也設有2個12cm風扇螺絲孔位,個人覺得可惜的地方是此處其實可以設置3.5吋硬碟安裝孔位,畢竟MX600預設只能裝1顆3.5吋硬碟。
MX600的特色之二,是電源倉前方設有引導風道的溜滑梯,讓前方3顆14cm風扇都能完整吹到主要零組件區。
溜滑梯也可以拆下,讓前方騰出冷排安裝空間。但因MX600內部高度足46cm,拆除溜滑梯後個人判斷前方能裝420mm冷排,不過個人手上沒實際的420mm水冷產品所以也只能推測,如果只裝360mm標準厚度冷排可不用拆。
前方風扇安裝在可拆支架上,支架有前or後兩個安裝方向,預設是支架在風扇後方。
透過按壓左右兩個卡扣拆下支架,要注意左側有顆手轉螺絲固定,拆除支架前得先拆除螺絲。
支架可前後調換方向的好處個人認為有二,一是支架在風扇後方時,風扇的RGB燈效不會被鎖孔阻礙,但受限於前方防塵網的距離,只能安裝標準25mm厚度的風扇。
將支架反轉後,後方空間就允許安裝例如聯力P28或追風者T30之類厚度超過25mm的風扇,不過風扇邊緣的RGB燈效會稍微被支架擋住。
主機板側邊還有一個遮線蓋板,可依主機板大小前後移動。
遮線檔板上設置可上下移動的顯示卡支架。
來了來了,個人最愛的機殼元素,可拆式的頂蓋。個人心中最便於安裝零組件的設計沒有之一,希望各廠高階機殼都能把這可拆頂蓋列為標配。
主要區域介紹完畢,開始來裝機....過程略過 直接看成品吧!
裝機過程十分順利,機殼大就是好裝,再加上可拆頂蓋。
不過裝機前的整線就花了我大概一小時,所有風扇、IO線材拆除重新整理、綑綁,最終整線結果也還算讓人滿意。
話說光是機殼IO線材就快把這主要線材放置區塞滿是怎麼回事...?
辛辛苦苦整線半小時,蓋板一關就不見,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呢(?)
但不得不說,配置了整線區裝飾蓋板的機殼應該拯救了不少強迫症患者。
回到正面部分,本次裝機搭配360mm水冷,為酷碼的Atmos 360 + 聯力P28風扇的混搭風格。
開機通電...不小心讓麥克風架的倒影又入鏡...
拆掉玻璃側板比較好展示,燈效也改為黑色機殼常搭配的橘色定色光。
關上燈是不是比較有感覺了呢?
MX600真的十分通透,前方溜滑梯部分還會透光呢!
MX600預設配置前方3顆14cm RGB風扇,後方1顆12cm RGB風扇,都是4Pin PWM+5V ARGB規格,RGB燈效可能平淡了一點,但規格也給得算齊全。
簡單展示幾張關燈後的RGB燈效,個人覺得還好水冷改用無光風扇,不然整體燈效會顯得有些超過(其實對本人來說目前的燈效也過亮了)。
簡單測試一下機殼的散熱及噪音,搭配設備為i7-13700K及ROG RTX4070Ti,室溫約26度。CPU在BIOS內只更改PL2成235W,其餘皆為預設值,顯示卡則設置為P效能模式。
單烤FPU的CPU Package溫度最高為94度,P核心平均92.25度,雖然隨便就上90度感覺很嚇人,不過主因應該還是預設值的電壓略高,最高時1.34V,這次換主機板後還沒認真調教...
雙烤FPU+甜甜圈10分鐘,此時CPU Package溫度最高提高3度到97度,P核心平均提高2.125度到94.375度,顯示卡核心65度,記憶體60度,熱點75.4度。
機殼14cm風扇轉速約1350轉,水冷風扇2000轉,顯示卡1475轉左右,噪音值依分貝計大約51 dBA,整體不算吵。
顯示卡溫度部分,雖然RTX4070Ti本來發熱就不算高,但雙烤時的溫度對比其他網站測試數據及個人在5月時搭配FD North機殼時測試結果(靜音模式/單烤甜甜圈核心75度/記憶體70度/熱點85度/風扇轉速1350轉)相比,MX600雙烤時的溫度已讓人相當滿意。
心得
MX600具備極佳的通風率及良好的散熱設備安裝能力,附加價值也幾乎是給好給滿,例如前後遮線蓋板、理線槽、顯卡直立檔板、顯卡支撐架、風扇/燈效 HUB、4Pin PWM風扇4顆、風道溜滑梯、可拆式頂蓋等,整機塑膠部分也只有前面板邊框跟風道溜滑梯而已,不得不說以3.3K左右價位的機殼來說已是十分有誠意。
缺點部分當然還是有得挑啦,個人身為機殼批判家目前還沒有100%滿意的機殼!主要缺點應該是身為全塔機殼但3.5吋裝置只支援1個,但個人推測是受限於風道溜滑梯啦。如果電源倉上方的風扇專用支架改成多功能支架就好了,空間應該足夠再塞2顆3.5吋硬碟。
其餘部分大概就一些微小細節有改善空間,例如玻璃側板下方小側板的濾網不好拆、顯示卡支架只能上下移動無法左右旋轉、深度再加一點點頂蓋就能安裝420mm水冷等。
還有一個與MX600無太大關聯的缺點,那就是...14cm風扇選擇比12cm少很多,喜歡替換掉原廠風扇的使用者應該能感同身受,不過這就只能自行體會了。
如果喜歡優良散熱效能的機殼,或著看膩了今年各種海景機殼,那可以考慮看看MX600 RGB這咖方正孔洞機殼。
主委加碼
還是忍不住又替換了原廠風扇,14cm風扇個人覺得不好選哪,選擇相較12cm貧乏許多。這次替換成聯力2代積木扇,總共購入了5顆14cm,12cm三包裝只是為了獲得控制器,沒想到現在二代控制器幾乎是無法單獨買到...
會使用積木扇主要也是想說線材能少一根是一根,不過從原附USB HUB換成聯力控制器後...好像沒什麼差別,到底是因為原本整線後的苦勞成果不錯,還是聯力控制器的線材數量也多呢?
可能有人發現背板也變了,這次順便換成空冷作展示,使用Valkyrie單塔散熱器搭配兩顆貓頭鷹A12x25風扇。
只選用較舊的二代AL積木扇就是為了他的邊框燈效而已,三代無限鏡燈效個人覺得太花俏了。
關燈後的彩虹效果,嗯....稍微低調了一點。
開啟積木風扇軸承燈效,好像跟MX600原附風扇沒太大區別?
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全橘色定色,喜歡你暖暖的燈效,洋溢著滿滿的...
以上簡單分享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