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1/28

重新審視-Fractal Design Meshify C 再度裝機

雖然去年8月就已經開箱過一次FD Meshify C

然後中間歷經幾次送出機殼、更換機殼等....

最後又再度回歸Meshify C的懷抱,噴惹不少錢(誤)!

還好這次有跟上買FD機殼抽水冷散熱器的活動,希望這次能抽到,我要把虧的錢都賺回來!

雖然1/23甫發表的Meshify S2可以算是Meshify C的升級版,但是原本的P110 Luce長度約49公分就已經被我嫌卡腳,50多公分的S2更不用說,於是發表後的隔天,果斷立刻購入Meshify C,接著就又見到這熟悉的外箱出現在我家。


準備來將原本P110 Luce內的設備移機。這中間其實配件陸續有增減,對P110 Luce這機殼也還有些改造想法的,不過算惹...會卡腳的就不是好機殼(誤),只能說我把對的機殼放置在錯誤的地方,沒有緣分哪!


這次預計要移到新機殼的配備一覽,但這些還不是全部,有些配備還在送貨的路上。


依照國際慣例先安裝主機板,Meshify C屬於緊湊型機殼,安裝上ATX主機板後機殼前方、上方空間已經剩下不多。


第二步將主機板上配件如CPU、記憶體、SSD及風扇、電源供應器、線材等都裝上。


倒數第二步視安裝水冷散熱器。在此之前已先爬過網路上一些影片,確定240冷排裝機殼上方與幻光戟記憶體不會有衝突才放心換回Meshify C。不然依機殼規格數據,如上方安裝240冷排及風扇,則記憶體高度限制在40mm內,但幻光戟依官方規格高度為44mm,會不會衝突都很難說。


至此線材已經差不多安裝完成,只差最後一步驟的顯示卡。前方的線材頗亂,如果不用遙控開關跟RGB光害製造裝置,線材會少很多。但這些雜亂的景色終究會被深色燻黑玻璃側板完全蓋住,亂一些沒關係der。


主板背面深度稍淺,但還足夠應付CPU 8+4pin線材。靠著訂製線材的幫助,整體走線勉強算是整潔。


原本主機板24Pin用上CM的帶電容90度轉接頭,如果照前面照片的出線位置則線材與顯示卡會衝突,但換上方出線則線材又會被過度擠壓...所以只好忍痛暫時棄用,恢復為直接插上主機板的方式,無法提供心靈穩壓及濾波加成惹,哭哭。


最後一步驟將顯示卡安裝上,ROG Strix 1080ti 長度29.8cm剛好在機殼31.5cm 的容納限制內,不過裝上3風扇顯示卡後前方就不能安裝冷排,也就是如果是使用280或360規格水冷,請仔細考慮是否要選用這咖機殼,雖然冷排可裝在前方面板處,但顯示卡選擇因此受限,機殼內散熱能力也可能因此打折。


然後再裝回原本的RGB燈板,蓋上燻黑玻璃蓋後透光效果依舊不錯,亂七八糟的線材也如預測完全看不見,心中滿是舒爽!


背面換上海盜船的LL120風扇單顆裝,光效控制剛好由 H100i RGB Platinum 閒置的接頭擔當。


LL120風扇的燈效確實讓人滿意,可惜除非有MOD修改能力,不然目前只支援海盜船自家燈效控制,需要多安裝控制器及佔用USB 2.0接頭。


整體燈效除了顯示卡的偏黯淡,其餘還不錯。


上方可見冷排的風扇剛剛好,真的是剛剛好閃過記憶體鰭片。


近看更能體會這驚險的距離,如果是其他廠牌高度更高或是形狀奇特的記憶體大概就無法相容。


簡單測試一下溫度,這幾天室溫較低約22-23度,與之前P110 Luce 及 H115i RGB Platinum 的組合相比較,溫度幾乎無落差...CPU最高溫71度(其實後來最高溫有監測到73度左右)、顯示卡65度,M.2 SSD則都約38-42度。

考量到室溫及冷排規模的差距,Meshify C的散熱能力的確是不錯,比同體積的Define C溫度還低2-3度,與去年8月時測試的結果相去不遠。前面板大面積沖網孔不是設置假的,手放上去都能明顯感受到空氣流動...但當然防塵就得多費心了。


PART 1基本裝機結束了,繼續下一步...

PART 2是增加一些光害設備,是的沒錯!硬體暫時已經定型不再更動,再增加的都是對效能毫無貢獻的發光裝置。

首先是本來要用於P110的RGB燈條,來自喬思伯的LB-3 5V ARGB燈條,採用華碩主板規格3針接頭,加上長度僅26cm左右,對於淘寶上面動輒40cm長的鋁合金柔光燈條,這小巧的長度非常適合Meshify C (前面不是才說買來是要用在P110上面嗎...)


然後是原本也預計要用在P110上面的風扇增高墊(誤),原本是因為P110後排風的LL120風扇大部分被側板玻璃黑邊蓋住,所以購入7mm高的增高減震墊來讓風扇更為突出。


結果因為Meshify C玻璃側板的黑邊寬度較窄,裝不裝增高墊好像都沒差別.....


燈條則因為Meshify C四周空間的限制較多,只能裝在電源遮罩上方...但這邊已經有個RGB燈板了。


拉遠一點看覺得燈條效果不算太差但其實有點多餘,可惜了這個做工跟效果都不錯的燈條...


因為燈板的高度略高於燈條約1cm,正常角度是無法直接看到燈條,只看得到微弱的光線,除非從高角度俯視。

所以暫時在下方墊了一塊橡皮擦...厚度1cm都都好讓燈條稍微露出燈板外。


PART 2的改裝效果不太明顯,失敗!沒關係還有PART 3的RGB風扇。

PRAT 3 Antec Prizm 140 ARGB風扇

美商 Antec 推出的RGB風扇,型號為Prizm 140,中文名稱為光稜,新款改版加入了5V ARGB光效。台灣代理商似乎已不再販售14cm規格版本,代理商網頁上只剩12cm多顆+控制器的套裝款式,所以這是從淘寶官方商城購入,具有兩年保固只是需要送回對岸。


Prizm 風扇的特色是前後雙光環燈效,並支援多數主機板的RGB SYNC功能,不需額外安裝控制器。


背面多國語言標示相關規格等資料,這款風扇轉速最高1700轉,以14cm的機殼進氣風扇來說稍微偏高,但作為冷排風扇這轉速可能僅是剛好。但風量最高為65 CFM、風壓為1.64 mmH2O,作為冷排風扇規格又不算太亮眼。


內容物包括風扇本體、螺絲及多語言說明書一張,略為簡陋但是還算對得起99塊人民幣價格。


風扇接頭採用可溫控 4Pin PWM,RGB燈效則是ASUS主板支援的5V小3Pin接頭,可直接插上主機板不用額外接控制器,好評!


風扇鎖孔周圍有一小塊減震墊。


Prizm 風扇的RGB燈效為外圈光環,扇葉則是黑色不具導光效果,是我個人喜歡的低調光效類型。而且是風扇背面亦有光圈的雙光環設計,作為機殼前進風扇依舊能看到RGB燈效,好評*2!


換掉機殼前方原本的貓頭鷹NF-A14 Chromax風扇,犧牲了品牌信仰跟效能,換得RGB光效果,這一點犧牲...勉強算是值得吧。


通電!雖然上方冷排、水冷管及屎色貓頭鷹風扇比較突兀且蓋掉了一些RGB效果,但整體效果個人還是覺得不錯。


Meshify C前方採用沖孔網+濾網,RGB光可稍微透出,讚啦!(請忽略後方凌亂的線材)


蓋上玻璃側板後,除了光效外的配件幾乎都暗不可見,顯得RGB光更為突出。


拉遠一點看,玻璃側板上的白條是玻璃反光所導致


到這一步終於全部都完成了,機殼前中後上下都有RGB光害裝置(燈條因為發光裝置太多,位置又跟燈板重複所以暫時拆了)。


Prizm 140在主板預設風扇設定下轉速約1000-1100轉,個人覺得稍有聲音,所以進BIOS拉低風扇曲線到一般使用時約800-900轉,終於除了燈效外,噪音也讓我覺得能接受啦。

說實在的,RGB燈效裝置選擇很多,經過多方嘗試才終於選到自己最喜歡的配置(包含機殼)。要均衡、要不過於花俏、要不流於低俗,再再考驗...(個屁)。

好的,總之終於是心滿意足,暫時不會再敗家了(吧?)

咦?

2/11補充

過年期間經過幾番思量,再度做出一些改變。先上一張改變後的照片,後面再來解說。


1冷排及風扇上貼黑色厚紙板,蓋住屎色貓頭鷹,讓整體外觀色調一致(上面貼的海盜船金屬貼紙蓋上側板後就看不見了,ㄏㄏ)。

2水管換了方向轉成冷頭左方,因為從我椅子位置看過去水管在右方會擋住Prizm 140風扇的光環。

3將風扇稍微往下移,光環不至於被冷排擋住太多。

4一樣貼厚紙板稍微遮住線材。


1就不細看了。原本前進氣風扇的光環會被冷排遮住10-15%的面積,2將風扇下移至最低點後已大幅改善。


3將水冷管換方向雖然會遮住LL120的光效,但LL120的RGB燈太亮,水冷管在機殼內變得比較明顯,且從我座位的角度是看不太到後風扇的光效,經過取捨後還是決定犧牲後排風扇。


4的位置在底部用膠帶貼了一片黑色厚紙板,遮住較為明顯的線材(可參考前面照片)。雖然原廠底部是有附金屬製的蓋板,但因為是全封閉式無法讓線材通過,只好用較折衷的方式只蓋住一半。


蓋上玻璃側板,如前所述後方LL120的燈光將水冷管照得比較明顯外,其餘部分的RGB光效比原本更完美了,敗家之眼不再被部分遮蓋,屎色貓頭鷹風扇也...還是露出一小小角,前方Prizm 140的光環則能完整呈現。


心得:功德圓滿。

3 則留言:

  1. 您好,想詢問燈板用尺寸是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最後是用這尺寸 不規則的
      https://imgur.com/mYzEOnN

      但是頂部會突出1公分,如果要剛好尺寸的話就是圖上高度7cm改成6cm,另外記得只能用6mm厚度的燈板

      刪除
    2. 改謝您的回覆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