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11/13

XROUND 旗艦降噪真無線耳機 VOCA

台灣耳機廠商 XROUND 於今年10月推出了自家旗艦降噪真無線耳機VOCA,

有不少主打特色,但最吸引個人的點是可以額外搭配TYPE-C 接收器以低延遲方式傳輸音訊。

在要敗不敗這樣的天人交戰幾天之後,終於還是按下了預購的按鈕...

總之前陣子收到耳機了(但TYPE-C接收器延遲到11月中...)分享一下簡易開箱及使用心得。

個人之前用過XROUND的FORGE NC,後來是送給小舅子用了,對於XROUND的品質心中是有個底,覺得算是CP質不錯的產品,音質表現及各種功能符合售價甚至還更超出一些,但總是有些小遺憾,這次的VOCA肯定也跑不掉囉,事事豈能盡如己意,天底下又哪裡有完美的產品呢?

這次開箱拍照比較隨意請見諒。

個人預購的是大全套組合,包括額外2對海綿耳塞及矽膠保護盒,其實應該還有Thunder Connect 2.4G 無線發射器,但如前所述延遲了...


包裝採用黑色+古銅色為主體,整體風格比較活潑動感。


VOCA支援LDAC傳輸協議,有SONY Hi Res Audio Wireless的認證貼紙。


包裝背面是英文簡介,跳過。


側邊則標註幾項功能特色,包括使用藍牙5.3晶片、主動式ANC降噪、IP5防水等級等。


大全套包含的配件為矽膠保護殼及2組同尺寸的海綿耳塞(以及還沒收到的TYPE-C接收器)。


接著拆本體,抽拉式包裝。


不愧是旗艦等級,擺放方式還是挺講究的。


所有配件,充電線外共有一般(舒適型)及低音型耳塞各尺寸共7組,加上另外購買的2祖海棉耳塞,真的是耳塞富翁。


說明書上有如何下載APP的教學及QR CODE及最重要的裝置配對方式。





耳機充電盒,本次VOCA以黑色及古銅金色為主體配色,呈現出不錯的質感。


充電盒上方有廠商XROUND字樣。


底部有TYPE-C充電孔,充電盒本身也支援QI無線充電。


打開充電盒!充電盒開啟時的阻尼感尚可,但關上時有一點沙沙聲,會讓人覺得是不是有摩擦到耳機本體?但檢查後似乎也沒有。


耳機本體採用長形通話柄設計,本體也以古銅金色作為點綴。


耳機上設有小顆燈號,可顯示目前的各種狀態訊息。


身為一名社畜,每天要上班也是很合理的,所以拍照場景跟著換到辦公室。

接著來看耳塞的部分,VOCA總共附送7組耳塞,包括重低音3組、舒適行耳塞4組,加購的低反發海綿耳塞不曉得是原本設計就如此還是裝貨時出錯,手上的兩組都尺寸都一樣。
但可惜的是...視聽下來覺得3種耳塞的音質差異不明顯...個人比較偏好加購的海綿耳塞,一方面比較貼合耳道,另一方面配戴時的存在感比較低,個人覺得更為舒適。


一般版耳塞套管部分採用橘黃色,表面則有紋路溝槽,號稱能提升摩擦抓力而更顯穩固舒適,重低音耳塞則號稱「頂部平面設計加強氣密性,低頻更飽滿。」但我看那形狀不覺得氣密性更強啊...


低反發海綿耳塞配戴感個人比較喜歡,但缺點是容易沾黏耳垢...


接著是耳機本體細節部分,VOCA的觸控控制區域做在上方古銅色區域,以點擊或是長按兩種方式操控各種耳機功能。


耳機桿部分則設有麥克風,並採用特殊開孔設計以降低通話時周圍噪音。


耳機單體重量約為單邊各6g,屬於輕量級的重量。


接著是連接測試,VOCA支援SBC、AAC及LDAC傳輸編碼,雇人以Fiio BTA30 Pro作為連接電腦的介面。
但奇怪的是BTA30 Pro支援AAC連接,但VOCA連上BTA30時卻只有SBC作為傳輸方式。


淘寶款藍牙音訊接收器,這款只支援SBC及APTX沒有AAC或LDAC,所以VOCA連接時也是以SBC為編碼方式。


但是!!!
雖然走的是最基本的SBC或AAC連接,讓我驚嚇的是,不管是搭配iPhone走AAC或電腦走SBC,體感延遲都很低...測試搭配雷蛇的射鴨子影片做測試,體感延遲都在100ms以內(APPLE手機搭AAC個人體感覺得在50ms內),SBC有如此低的延遲真的是顛覆我對SBC編碼的印象,不曉得是藍牙版本的進步或是耳機調教有方?

*請注意這裡說的延遲單純指「傳輸音訊」,如果是「語音通話」則會走另一個藍牙協議而非這些傳輸編碼,那時的延遲就高很多了。

當然必須要說很可惜的是官方專用的2.4GHz無線接收器Thunder Connect延遲到11月中才出貨,不然個人是相當期待搭配這個來玩遊戲,連麥克風部分都能一併得到低延遲傳輸的效果。



最後是APP的部分,從之前使用FORGE NC時即了解到,XROUND在專屬APP上下了不少功夫,APP可設定及調整的選項相當多,可謂精華有半數在APP啊。

XROUND旗下耳機搭配的APP為XROUND MyTune,耳機連上手機藍牙後即可開啟該APP,首次連線不意外需要先更新韌體。


APP的主介面一覽,接著會一一介紹功能。


首先是左上角 " ≡ " 這個符號的選單功能,此頁面裡最重要的是耳機及充電盒的電量,另外簡易使用說明、登錄序號延長半年保固等功能都位於此頁面內。


主介面右上角的齒輪則是設定功能,可選擇是否開啟側音、變更手勢(觸控功能)控制及離耳偵測、一對二連線等功能的開關。


左右耳的觸控手勢皆可自定義,提供了點按1下至3下及長按等共4種手勢,左右耳可分開設定不同手勢,最多能指定8種功能,但設定功能越多,需要的大腦記憶體也越多,請注意。


聽音樂及媒體情況下可設定的功能一覽。


語音通話情況下可設定的功能一覽,大概就是接聽/掛斷、拒接等常用功能。


主介面中間的聽感設定可理解為一般耳機的EQ調整,這裡有XROUND主打的Tailor ID聽感量測個人化功能,目前VOCA已經來到2.0的版本。


除了官方建議的Tailor ID 2.0 聽感量測系統外,也有幾個預設EQ可以直接選取。


在做聽感量測個人化時,系統建議在60dBA以下的環境測試,手機音量則需要調整至50%。



之後的步驟就像聽力測驗,會從低頻到高頻數個區間測試使用者能聽見的最小聲音。



個人測量完後的結果...說實在我也看不懂這結果該如何解讀啊XD


接著是重點功能之一:主動降噪及通透模式。
VOCA主打「自適應主動降噪」功能,可藉由分析環境音的大小來調整降噪的強度,讓在環境音量低時,降低耳機的降噪幅度,讓耳朵更舒適一些。


除了自適應主動降噪外,還能針對不同的使用環境微幅調漲降噪模式,但就真的是...微幅調整,個人聽起來覺得差別不明顯...


通透模式有20段級距可調,不過個人覺得每一階段的差異不明顯,應該能濃縮成5個級距就好。此外通投模式也有數個情境可選,但跟降噪模式差不多,個人覺得各情境差別不大。


如果開啟通透加強模式,則會將一般模式下的20級距濃縮成10個級距,並再增加10個級距可調。即一般模式下通透模式設為20,則開啟加強模式後會顯示為10,且可再往上調整至20。
加強模式下調整至高段位,反而會放大環境音,有那麼點類似助聽器的感覺。


再回到主介面,下方還有XROUND Lite實境音效的選項,但個人測試不出效果,或許還沒抓到訣竅...所以這裡略過不介紹。
最下方則有通話品質測試工具及煲機工具,通話品質測試工具是可以簡單比較手機內建麥克風及VOCA陣列麥克風的收音內容,讓使用者了解當下環境下,通話時對方實際聽到的是怎樣的聲音及兩者之間的差異。


煲機工具就是俗稱的RUN IN耳機,APP會撥放各種不同音域的聲音讓耳機的單體能「舒展開來」,總之喇叭跟耳機都是聽越好聽,如此玄學的東西我還是都建議大家親自體驗一下。


不過煲機時建議不要戴著耳機,放在旁邊晾著RUN 1小時循環,多RUN幾次後大概就熟成了。


個人簡單敘述一下使用感受,音質部分個人是以AAC編碼的iPhone測試,聽感上覺得中頻部分人聲比較突出,低音頻量尚可,開啟降躁後才較為明顯(這不是廢話嘛)。也許LDAC連接會有更好的音質表現,但個人無配備可測試。

自適應主動降噪功能算是方便好用,在降噪跟舒適上取得平衡,不過VOCA最高強度的降噪程度仍不及個人手上的Airpods Pro,但相對壓迫感也比較不明顯。

操控方面全按鍵都能自定義這點不錯,但個人覺得可惜的點是只有「點按、長按」的功能,如果能加入滑動(調整音量或切換歌曲)就更好了,更符合旗艦的身價。

延遲如前所述,大概是個人最驚訝的部分吧。因為不管是搭配iPhone走AAC或電腦走SBC,體感延遲都很低...不曉得是藍牙版本的進步或是耳機調教有方?

整體來說我覺得VOCA算是符合身價,功能相對完善,可搭配低延遲2.4G發射器、無線充電、主動降噪及通透模式等,設定及調整功能豐富,以及具備XROUND自家的SideTone側音監聽、TailorID 2.0聽感量測個人化功能等...

功能如此齊全的耳機價位都至少5K以上,故VOCA雖然各方面表現不算頂尖,但仍不失為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。

手邊的真無線耳機雖然多數為平價款,但個人覺得耳機還是應該以功能區分,像在辦公室個人會使用SONY的Linkbuds,避免錯過任何一次重要的主管呼喚。一般通勤、連接手機我會用APPLE的AirPods Pro,畢竟簡單方便且非常適合與iPhone搭配使用。VOCA個人應該會等TYPE-C的接收器到貨後,作為家裡電腦的主力機種,因為具備不錯的通話品質、便捷的無線充電功能及體型輕巧可久戴等特性,相當適合桌面環境使用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