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/4/25

訂製款 itx 效能型機殼 part2 裝機

呈上篇

Part 1 開箱 之後

緊接著要裝機啦,不過中間遇到一些小問題 ,延誤了兩天才把裝機硬體都定案

準備裝機的全家福,沿用舊配備的只有主機板跟記憶體還有硬碟(好像多了一顆?),CPU跟顯示卡是前陣子升級過的,固定一段時間就會進行的小升級


定制的電源線真的用過就回不去了...這次採用柔軟的矽膠材質,不帶蛇皮套的方案,線材長度跟廠商諮詢過,長度大多適合這咖機殼 只有顯示卡線略長,(後面證實也只有不帶蛇皮套的矽膠線軟硬最適當)


4顆2.5吋硬碟特寫,最後還是多購入了256G容量的SSD,最近頗紅的OCZ ARC100 240G,所以目前硬碟有OCZ 240G+ M4 128G+INTEL 120G,總共快512G的SSD,還一顆存儲資料的WD 5400rpm HDD 750G,轉速低震動小,但有APM的噪音問題,還好能透過程式關閉,3顆SSD實在有點多,還都是小容量的,等以後SSD降價再換成2顆512G之類的(吧?)


裝上硬碟架,這硬碟架老實說設計不太好,採用單面鋁板固定的方式,鋁板比其他板材薄,還可能的問題:左右邊不對齊或是上方與機殼銜接處孔位不對齊,安裝上也的確花了我一點時間


裝上刺破型1拖4 SATA電源線,各硬碟間距1cm,有先詢問過賣家,還好成品沒什麼公差,只有最上方的9mm高HDD "可能"孔位有差距,線材有稍微彎曲一下,另外硬碟間距太小,SATA排線無法用90度的,線材會被嚴重擠壓


大致安裝完成,其實這花費了我不少功夫,因為空間真的很緊湊,得照順序安裝,主機板 > 後風扇 > 電源 > 電源線材 > 硬碟架 > 前風扇 > 顯示卡,在上SATA排線前看起來還算清爽,散熱器使用利民的 Macho 120,高度15cm,機殼能用的散熱器高度極限是16cm,但我擔心會頂到啦

後風扇使用利民 Macho 120 附的風扇TY-121,前風扇原本要用也是利民的風扇 TY-147,皆為4pin PWM版本,但是!!因為前方如果使用14cm風扇,邊框會稍微卡到,只能安裝一種方向,所以先暫時沿用舊的保銳白蝠12cm風扇(這保銳的風扇跟著我也超過5年了...)


正面照,電源線材只能往右邊擺,這時還沒上SATA線,真的是還好選用了柔軟材質的矽膠線


接著上SATA排線跟顯示卡,(這時前風扇還是換上利民的風扇 TY-147,都買了不用白不用),機殼最高支援28cm顯示卡,這咖GTX970 100ME規格是26.9cm,還在機殼允許範圍內,整體看起來就是一個擁擠,在這情況下要拆換配備,幾乎都是大工程



此時所有東西都上機了,電源線使用紅色魔鬼氈整理一下

前風扇使用14cm規格的,就只能裝在風扇架的左側,如此一來風扇會更靠近散熱器,會稍微擠壓到線材空間,所以得先插上主機板需要的線材,才能裝風扇,經過詢問廠商,回答是原先設計就只能裝一邊...如果要兩邊都能裝,只能將墊高右側風扇架的銅柱改短一點


算了先不探究,因為手邊沒其他14cm風扇,不知道是否其他就不會卡到,但就我測量 TY-147風扇框,窄面的寬度是14cm整,也沒特別寬,顯示卡前方幾乎要頂到拆除前面板的施力處開口跟卡榫,感覺使用這咖機殼,顯示卡27cm會比較洽當


機殼上方,電源右側還有空間可以稍微藏一些線,前方線材幾乎卡到硬碟架上(雖然被擋住了),因為要支援16cm高的散熱器,所以機殼得作寬,無法再縮減寬度


右方側板還可以裝一顆2.5"硬碟 (左下角有螺絲孔位),不知道硬碟架旁的開口用途為何,因為背面也沒空間可以走線


背面原本的後風扇護網被我拿來跟銀欣電源的護網交換了XD不然電源護網有LOGO又看不到,但是整理照片時才發現,這個護網角度裝錯了90度,原本的RCA端子口也還沒想到要怎麼遮比較好


接著是必要的小改裝,左右側板的進氣孔得裝上防塵網,使用自行剪裁的PVC洞洞板配雙面膠帶


底部的風扇孔位也得裝上防塵網,本來想裝抽拉式的防塵網,方便更換清理,但是因為有換腳座的需求,裝上直徑更大的腳座會卡到,只好使用螺絲固定的方式


比對一下底板跟顯示卡風扇的位置,風扇位置恰恰好,顯示卡可直抽冷空氣,散熱效率應該會更好,不過GTX970發熱量也不高啦...


剛剛說了要換腳座的,就是這個小小顆的腳座,讓人覺得不夠大氣


之前也詢問過廠商,依他提供的圖檔,不超出機殼外緣的前提下,最高可用直徑40mm的腳座,但是內側就會卡到風扇護網的一角 (紅圈處)


於是...拿出密藏傳家寶,土豪金色的金屬腳座,直徑約39mm,還在範圍內,高度也比原本的更恰當,這顏色比起之前買來用在Q33上的黃銅金好看多了,話說我在淘寶上找好久,好看的腳座,大概也只有這種外型跟寬度,不然我也想換33mm的就好,底部還能安裝抽拉式防塵網


為了這個安裝腳座的平頭螺絲,我花了2天才找到螺絲行,買到長度合適的內六角螺絲...這也是耽誤裝機的主要原因,黑+金是種奢華的外型展現方式啊,比起電競的黑+紅配色,最近更愛這種配色


將底板裝上機殼,這樣豪氣外露的感覺,比起原本的腳座好太多啦


左右板也裝上,因為風扇只能安裝在一邊的關係 前方空間很空...原本空間是設計給音效卡,可是如果不用音效卡,風扇應該要能往前移才對


就是要這種既低調又能展示配備的感覺,前方的銀色電源開關也是不錯的點綴


接下來就是個人自己加上的裝飾,好不好看就  賤人 見智啦,首先是CPU上的金色鋼鐵人貼紙
雖然有點殘膠,但遠看看不出來就先不處理了


主機板上貼了一張黑+綠的杜比音效貼紙,配色與顯示卡滿搭的,但是其實這張貼紙平常根本看不到...白貼了,機殼上也貼了張NV的貼紙,這位置雖然也不顯眼 但是從側板外看的到


右方原本的USB3.0接口,因為平常看不到 就隨便拿了張大小適合的貼紙遮著


電源開關旁邊的裝飾貼紙,也是金色!! 夏洛克福爾摩斯的英文字樣,就像是個簽名一樣鑲在電源開關旁,讓我每次按壓開關時都會提醒自己...""真相永遠只有一個!!""

不對,這是柯南的台詞...


其他地方暫不貼東西了,樸素的正面原本想加點什麼,但目前還沒想到滿意的方式,順便跟舊機殼Q33比對一下大小,寬度少了4cm,高度矮了4.5cm,深度多了5cm,但是能支援的顯示卡長度也多了5cm


開機測試,電源燈號是綠色,顯示卡燈號也是綠色,我頭上也是..喔不,並沒有綠綠der,顏色搭配得十分好!!!不過缺點就是這個燈直對我睡覺的床,晚上關燈後就覺得超亮...Orz可能之後會取消電源燈,直接把這燈號改成硬碟讀取燈


硬碟燈號則是紅色,兩個同時發亮的效果還不錯,如果我用ATI的顯示卡,可能就會把紅/綠燈號交換


再看一下這個腳座,金色就是貴氣!!可是外型上稍微不滿意,就是上方與機殼連接處,寬度較小的落差,不過目前也找不到更好的可替換,金色腳座選擇不多,另外,從這邊可以看到左側版上機殼後有一點凸起,雖然無大礙,但是身為處女座的總是有點不爽,不知何原因導致不平


比對一下舊的腳座,因為腳座高度較低,造成拆除前面板時不好施力,換成較高的腳座後,除了前面板更好拆,底部空間夠也比較容易吸到空氣,原本的也算是一種設計上的失誤吧


接著簡單測試一下,室內溫度 26度左右

先從CPU開始,E3-1231v3 + Macho 120 前後系統風扇散熱,待機 38度左右 (燒機完5分鐘後的溫度),風扇轉速約550-600轉,幾乎無聲

燒機,CPU最高溫來到70-80度 (老實說我不知道該看哪個XD)就當他最高80度吧,風扇轉速 14cm 660轉,12cm 1100轉,還是相當安靜

硬碟..裡面只有INTEL的SSD跟WD的HDD讀的到溫度,大概30多度,INTEL為系統碟,Micron M4裝了些軟體跟遊戲,OCZ裝了GTAV,AS SSD 測試軟體 SandForce 晶片好像不吃香...?測試出來的數據最難看,WD硬碟因為4K寫入實在太慢,就直接取消測試,反正HDD也沒啥好測

最後是顯示卡,之前開箱時沒測燒機,待機42度,最高溫64度,風扇轉速50%,不至於太吵


結論

機殼的好壞,我認為在擴充性跟用料,散熱能力只要不是設計太奇怪,都能有一定的程度,主要還是靠散熱器跟風扇散熱

優點
這款機殼用料的確厚實,小小的體積下也有著強大的擴充能力,16cm高的塔式散熱器,28cm長的顯示卡,前後12/14cm風扇,能裝的硬碟的確較少,2顆3.5吋+1顆2.5吋或是 5顆2.5吋,只能擇其一,但對ITX機殼來說其實也堪用,還有就是能另外安裝音效卡這主打特色之一,可惜我用不上

缺點
價錢高昂,一般人難接受,另外整機以滑軌跟螺絲結合而成,這種設計如果遇上側板因受熱或外力變形,會有難以組裝結合的問題,(不過還好這款機殼側板都是3mm的鋁板,比較不容易受力變形),螺絲結合則有時間久了,或是因為震動而鬆脫

整體來說,扣掉價錢我給85分,如果能改進風扇架卡住跟硬碟架無法再前移的問題,再加5分,加上價錢就只能給75分了

定制款 itx 效能型機殼 MK3 part1 開箱

大概是農曆過年前

逛著對岸的CHH論壇偶然看到有人在販售訂製的鋁製機殼


又這麼剛好,PC-Q33 的一些小問題,如細微的共振,顯卡散熱不良及顯卡支援長度不高等雖然現在已經很多22cm以下的高效能顯示卡但是散熱器體積小,散熱性通常較差,風扇轉速就得拉高,不合我對靜音電腦的要求

好啦,反正以上的藉口都是假的,換機殼才是真的,因此即使價錢昂貴,即使定制等待期長,我還是從淘寶購入了這款機殼


嚴格來說這也不算"定制"的機殼,屬於賣家設計後實體化的商品,買方可以調整的選項不多,同論壇的孫總比較屬於定制型的機殼,價錢"目測"也較低,以後家裡其他電腦可能會考慮孫總的產品

關於itx 效能型主機,或是俗稱的小鋼砲,輕巧的體積,緊湊的空間利用,簡化所有用不到的功能與插槽,真的是用過就回不去ATX大咖機殼,整體而言,這款產品符合了80%我的需求
少10%是我不需要安裝音效卡的空間,另外10%是我比較喜歡POWER下置的設計

相關規格請參考上面CHH論壇連結,下方是賣家的組裝完成示意圖,銀色非透側版本

過年前考慮了一個月,中間詢問過店家無數問題,經過無數比較跟考量,過完年後還是決定購入,接著等待賣家收單完畢,等待工廠過完年開工,等待貨物寄來,終於在4月中時收到了

箱子不算大,裡面的保護材料占了3成,保護機殼避免此次跨海寄送受損


這次定制的是黑色款,雖然銀色也很漂亮,但是目前還是偏好黑色,體積相當迷你小巧

側板有透黑壓克力側板,一般透側板,及全鋁側板可選,這次選擇的是剛性與騷包外露兼具的黑色款透側版,目前外觀只能選擇噴砂處理,孫總的則還能選陽極化或髮絲紋,選擇較多但是要另外加價

正面一點裝飾跟接孔都沒有,就是喜愛這種低調樸實的外型

左側板除了方形壓克力開窗外,只有電源按鍵,上下則是進風口,開關為金屬製周圍帶光環,對岸叫這天使眼開關

右側板前方有小範圍的進風口,另外還有一個USB3.0接孔,以我放置電腦的位置,這個USB位置相當難用,所以最後還是會把他拆掉,以外接USB HUB解決

背面上方左邊兩個洞是用不到的RCA端子接孔,採用標準的POWER上置設計,12公分風扇出風及雙槽顯示卡

下方則有一個仿高階鋁機殼必備的銘牌,原來這咖機殼代號是DragonFly 蜻蜓兄啊



機殼的架構其實不複雜,角材+鋁材結合成機殼,好處是類似組裝機殼,可調空間彈性大,缺點是強度可能不夠,及一但有公差,可能會導致材料間無法結合,還有就是非一體成形或是鋁板彎折方式,會有較明顯的接縫

穩定整體架構的靠背板與4個角材,背板與角材則靠在背面上下都有的這4顆內六角螺絲固定

後方風扇口的X型結構也算是加強背板剛性強度的設計,外型及出風面積的平衡我覺得處理的還不錯

正面面板的是用卡扣的方式固定,很復古的金屬扣具....


面板是4mm厚的鋁板,其他地方3mm厚 (除了硬碟架外),4mm的面板的確相當厚重啊

內部構造一覽,上方是硬碟架,下方開了2個12公分的孔可安裝薄型風扇,機殼的進風開孔集中在下方及左右兩側少許位置


除了背板及面板外的4個板材,都是靠滑軌方式與角材結合,這種設計一方面避免過多螺絲裸露,一方面達到快拆效果


因為側板是可拆除的,所以電源開關也是採接線分離的方式,但這電源開關據說是特別定制的,為19mm 紅/綠雙色 6V 規格,針腳定義跟方向跟淘寶賣的一般電源開關略有差異...但只要知道連到主機板上的針腳定義就可以自己買線材,連接座及19mm開關來更換


另一邊的側板,19pin單USB3.0輸出的連接座,線材長度70公分..,即便轉了90度,還是太長太佔空間,拆拆拆


底部是兩個12公分風扇的空間,顯示卡可從這邊直接吸冷空氣散熱,但因為雙槽顯示卡距離底部不足2.5公分,下方不建議安裝風扇,除非採用顯示卡只安裝散熱片被動散熱,底部再安裝風扇輔助


底部腳座,直徑2公分的銀色金屬腳座,略顯不夠大氣...以我的標準,腳座要直徑3公分以上的才夠沉穩


傳統的電源上置配置,這種設計有好有壞,壞處是電源與CPU一起散熱,會吸到額外熱空氣,好處則在這機殼上特別明顯,因為ITX規格,顯卡直對底部風扇孔,顯示卡可獨立散熱,從下方直接抽冷空氣


上方的硬碟架可安裝2顆3.5吋硬碟或是4顆2.5吋硬碟,設計在這裡最大的壞處就是沒有風扇直吹吧...


硬碟座的兩片鋁板比較薄,是整個機殼最薄的地方,安裝方式很傳統,無減震的螺絲固定,開了各種孔位


廠商的解說圖,藉由改變螺絲位置來安裝3.5或2.5吋硬碟


另外依照廠商的說明,可以將硬碟架前移,不安裝額外的音效卡,以支援長型的SFX-L電源,
總之SFX-L電源 / 3.5吋硬碟 / 音效卡 只能3選2,不能都裝上去,但因為我都是使用2.5吋硬碟,所以沒這問題


前方進氣風扇架,可安裝12或14公分風扇,但是14公分風扇會稍微卡到邊邊,只能安裝在這個風扇座的其中一方,12公分風扇則是前後都能安裝,這部分後面裝機時再說明


主機板安裝側,大面積的開口方便帶背板的散熱器拆裝 (其實主要是省成本吧?)


只有底部的側板有用螺絲固定在角材上,其餘方向側板都是快速抽拉式,將底部側板也抽除後,就只剩下骨架了,角材與背板支撐主要架構,硬碟架,風扇架,主機板安裝座,則能強化整體強度,不至於扭曲變形


角材與上面的滑軌,鋁合金的角材好像滿常見的,不算很特別


就是靠這顆螺絲固定住,M4規格的內六角螺絲,整個機殼用上各種不同的內六角螺絲,主要是M3規格


配件螺絲盒與另外加購的銀色開關按鈕,因為之前覺得黑色的開關沒這麼好看,就跟廠家多訂了銀色的


開關的連接座與線材,只有開關燈,硬碟燈,及開關鈕等功能,無RESET鍵,這種帶燈開關的連接座,應該電子材料行都能買到,自己DIY更換也沒太大難度,唯一挑剔的地方就是線太細了XD


比較一下黑色與銀色開關,都是金屬材質,LED的顏色也是紅色(硬碟燈)加上綠色(電源燈),黑色與機殼顏色一致,但銀色比較有光澤也比較顯眼


試裝了一下就愛上了這金閃閃的銀色


順便看一下側板的壓克力開窗,使用隱藏螺絲設計,正面看不到任何螺絲孔,反觀聯力Q33...


下一篇是裝機測試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