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應付不同需求,個人手上有不少顆帶AC插頭、Qi2磁吸、直插等不同類型行動電源。
每次出國至少得帶兩顆行動電源在身上,但固定會放包包的還是輕便直插款式。
本篇開箱個人一試成主顧的iWalk 第六代行動電源!雖然個人也是從第5代才入門啦,但其實第5代跟第6代中間還有一款雙插頭iWalk Twins呢!沒想到吧!
本次iWalk第6代行動電源,除了保留系列電量顯示小螢幕、最高PD 20w速度、直插接頭及多項保護措施等特色外,新增了包括只提供TYPE-C版、三段可調充電速度及容量微幅提升500mAh等賣點。
採用白色彩盒包裝,但好像...有點蹭了iPhone?
外盒標示為iWalk第5代,不過台灣通路是以第6代來宣傳,後面文章還是以台灣通路命名為主。
背面標示行動電源規格,並以小貼紙標註顏色,iWalk 第六代 口袋行動電源目前推出5種顏色,但個人還是習慣用黑色款,低調、成熟、穩重,充滿老肥宅風情(?)
下方擷取台灣代理商GUXON官網標示規格,主要特色包括在整體尺寸及重量幾乎不變的情況下,將電池容量從5代Pro版的4800mAh/17.88Wh提升到5500mAh/19.8Wh,最大輸出功率從18w微幅提升到20w,也加入在快充20w、一般功率12w及小電流模式5w三種不同輸出模式切換的功能。
雖然很多使用者可能已經習慣直接高瓦數快充,但iWalk 第6代提供對充電講究的使用者選擇的機會,個人認為應該給予正面的評價。
內容物包括行動電源本體跟一條充電線,但iWalk 第6代自帶的TYPE-C接頭具備雙向輸出或輸入的功能,能直接插入豆腐頭幫行動電源充電。
iWalk 第6代維持系列設計造型,剩餘電量觀景窗位於正中間,尺寸也越改越大,穩中向好(?)外觀為霧面防滑材質,僅中間電量觀景窗為亮面設計,整體維持與第5代Pro版相似的質感,個人感覺是優於Twins版的亮面材質。
左側帶一個TYPE-C接孔,也具備雙向輸入/輸出功能,可以在給行動電源充電的同時,以內建的TYPE-C頭或是接線給裝置充電。
手上還有第5代 Pro、Twins,可算是三代齊聚一堂。
發現手上留的都是黑色的...只能解釋說這就是正當紅的阿達一族配色啊!
電量規格標示於背面,個人關注重點在有標示額定電量:19.8Wh,出國不怕被找碴。
TYPE-C直插頭一樣自帶保護蓋,且與電源本體連接以防脫落。
輕按側邊功能鈕可顯示當前電量,這電量顯示數字比起正宗家前一代Gen5可說是大上許多,長輩福音!
實際測量差不多100g多一咪咪,與官方標示100g差不多,附帶一提Gen5是99g,Twins含矽膠保護套約是118g,但脫掉保護套反而是最輕的97g,不過這幾款差距微幅,幾乎可以忽略。
以裝保護殼的iPhone 16 Pro示範安裝,iPhone 16 Pro寬度71.5mm,裝殼後仍略小於iWalk 第6代的80mm寬,但外觀不會顯得突兀。
20w快充模式時一樣有綠色閃電符號,標準充電模式則沒有閃電符號,小電流模式則電量數字會閃爍,以便使用者判斷目前充電功率。
官方的三段變速充電說明如下。
最後進行簡單測試,一樣以iPhone 16 Pro測試,電量約40%時開始充電,20w快充模式下電壓為12v,電流在1.5~1.65A左右跳動,算符合標示20w的輸出功率。
但iPhone 16 Pro不管改成一般模式或小電流模式,都會以約電壓5V、電流2A,即10w左右的功率進行充電。
另外以真無線耳機充電艙測試,一般模式及小電流模式都會以約電壓5V、電流0.6A,即3w左右的功率充電,個人推測小電流模式可能適用電流量更低的手錶充電情境。
心得
本次iWalk的第6代行動電源,相較上一代5th Gen Pro版在各項規格都有提升,對一路用過來的使用者應該相當有感覺,雖然多了充電功率切換功能十分方便,但終於可以徹底擺脫Lightning,才應該是最大的升級吧!!
iWalk 口袋行動電源主打小巧、易攜帶及價格平實好入手,相較於目前正夯的Magsafe、Qi2磁吸行動電源,直插快充款普遍充電效率較高、損耗較少,發熱量較低,價格較便宜都是賣點,個人覺得客群應該是有所區隔。
個人習慣還是多備幾顆不同類型行動電源,出門如果有較大量拍照需求,直插款還是比較能較迅速提供電力備援。iWalk口袋行動電源5500mAh的容量說多不算多,但也算在尺寸、重量跟容量取得還不錯的平衡,日常使用作為電力備援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,供各位參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