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1/12

AKLLA A3 ITX機殼

 最近這半年一直在物色比目前使用中的K66更好的ITX文書機殼,


終於!讓我找到了!

就是本次的主角 AKLLA A3 ITX 機殼,這咖A3機殼的架構採用顯示卡與主機板以PCIE延長線連接達成背靠背排列,加上採用下置SFX電源及硬碟、機殼上方風扇抽風,以降低機殼的左右寬度及前後深度,最終形成短寬度及短深度的迷你塔式結構。

類似架構的機殼其實也不少在我的口袋名單內,包括:

1、Lousu 婁素 日食機殼

這咖原團隊似乎只做了一批,後面由LZ MOD工作室接手繼續生產,這咖機殼滿久之前就看到了,覺得側板撞色設計有畫龍點睛效果,整體皆採用3mm以上厚度的鋁板,CPU散熱限高也有74.5mm,可惜價格太高...銀色及黑色就要800多人民幣,陶瓷白色更要價1300多人民幣...


2、六鴿 LG K3S
這機殼是我除了這款AKLLA A3外排名第一的選擇,甚至在我入手並實際安裝使用AKLLA A3後,更想入手這款,因為覺得內部作工及設計似乎比A3更好一些。這咖當初讓我猶豫的點是CPU散熱器限高比A3小一些只有67mm,其次是沒有前置USB接口、頂部只能用15mm薄風扇,以及白色款價格比A3高出約200人民幣,加上透明側板後共860人民幣左右,也算是不便宜的價格。不過還是很有可能會買一咖來玩玩看...

3、船長 V6
這咖看起來也很精緻,但缺點是只有銀色,且外型方方正正老婆大人不愛...


本來AKLLA工作室在去年9月時是跟我說不再繼續做A3機殼了,結果在12月時發現他們又重新上架了A3機殼,甚至表示12月中就會發貨,抱持著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心態,立刻決定下訂了白色款,加上透明側板及顯示卡延長線共727人民幣,掐指一算其實也不便宜呢...

之後就是等等等...今年初時終於收到了包裹。


拆開包裹可看到厚實的緩衝材及氣泡袋,邊邊則是螺絲及螺帽等零件盒。


除了緩衝材及氣泡袋外,機殼另以白色不織布袋包裝,玻璃側板是額外購入的故沒有與機殼裝在一起。


側板透側部分採用燻黑玻璃材質,邊框則是黑色,也算是有點...撞色設計?


玻璃鑲嵌的方式個人推測是採用黏貼+金屬外框固定,外框再以螺栓及螺帽與側板固定,雖然覺得固定方式有點陽春,但銜接處平滑,玻璃也安裝的十分穩固。


附的小工具盒內容物包括蒂芬妮綠皮革提手、機殼腳座、螺絲與螺帽若干、緩衝墊若干、磁吸上蓋用的磁鐵及一個小型十字套筒起子。
不過沒有附上說明書,店鋪頁面也沒有說明書連結,可能得入店家QQ群組才有得下載...總之裝機時有些小零件我不知道要用在哪...算是小缺點之一。


登登登!機殼本體亮相!
如前所述為迷你塔式架構,左右寬度14cm,前後深度19cm,高度則是29cm。正前方無通風開孔,只有一個開關機鍵、LED燈號及一個USB TYPE-C孔,可惜的是這個TYPE-C預設是Gen1x1規格,頻寬只有5 Gbit/s,跟目前俗稱的USB 3.0一樣,與主板亦採用19pin方式連接。Gen2模組則需要另外花錢升級,不過目前覺得沒需求就省了這筆。


預設側板左右皆為洞洞板設計,也是這咖機殼主要的進風位置。初版A3讓人詬病的地方是側板接縫較大,目前的第二批版本號稱改良了側板縫隙問題,這部分後面再來詳談。


背面可見為電源下置+主機板及顯示卡背靠背設計,主機板位置在機殼右側所以為倒置方式,顯示卡則是正置垂直方式安裝。


有些人喜歡前面板樸素沒有任何開孔,甚至連電源開關都最好不要在正臉。A3機殼只有一個電源開關及電源/硬碟共用的LED燈號,算相當簡潔。
且考量實用性還是有USB孔比較方便,個人覺得A3採用較為纖細的TYPE C孔也是不錯的方式。


頂蓋能安裝一顆標準厚度12cm風扇,因此設置了排風開孔,配色則與機殼一致為白色(有些白色/銀色機殼頂蓋反而會採用例如黑色的對比色設計)。


蒂芬妮綠的皮革提手安裝位置為頂蓋上,朝前或朝後皆可。這一抹跳色設計也讓機殼增添了些變化。


不過磁吸式快拆上蓋其實用處只有:隱藏螺絲避免外露。
要拆開這機殼安裝或更換零組件,最少須拆除左右側板上下各4顆與頂蓋及底部固定的螺絲,如要安裝主機板,則建議左右及前後側板全數拆除才比較容易安裝。


將機殼板材全數拆除,固定主機板的支架與前面板目測是以螺栓及螺帽連接。
沒錯,是以螺栓及螺帽方式固定,目前測試穩固性無問題,但未來久用會不會鬆脫則有待觀察。


主要固定機構特寫,機殼底板最多可安裝3顆2.5吋硬碟或SSD,六角形不鍵則是機殼頂板,可安裝12cm風扇或是1顆3.5吋硬碟,如果需要安裝12cm水冷,則需另外購入水冷散熱墊高部件。


初步測試腳座可替換成其他鎖螺絲的腳座,不用局限於原本附的橡膠黏貼式廉價腳座。
2.5吋硬碟或SSD只有平躺一種安裝方向,且須安裝在硬碟架上,因螺絲孔位置無法對上,故無法側向或直接安裝於底板。


如果先將前後板及底板固定,則主機板及電源都可能被前後板的彎折、底部的硬碟架卡住而無法裝入機殼內,建議還是先安裝主機板至前板、安裝電源於後板後再將前後板組合。


準備將原本K66機殼內的設備移植過來,這咖K66經過我的改裝,架構已變成電源下置、後排風的傳統機殼配置方式,就差將CPU散熱器換成高度13cm以內的低矮塔式散熱器了。對於沒有顯示卡需求的文書機來說,個人覺得空間利用效益還不錯,但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點。



擔當文書機核心重任的是i5-6400加上B150i主機板,記憶體趁之前1212升級成16G*2,對於文書工作來說算是相當奢華的配置。
這張B150i的缺點應該是只有1個M.2插槽,之前是用轉接卡將額外一個M.2 SSD插在顯示卡16x插槽上,這次應該會沿用原方案。


散熱器採用44mm高度的AXP-100R下吹式散熱器,不過這咖好像停產了,目前市面上多數是高度的AXP-100RH,44mm高度的AXP-100只看到貴森森的全銅版本還在販售。


A3機殼雖然能支援7cm高度的散熱器,理論上44mm高度的AXP-100R加上25mm厚度的12cm風扇應該剛剛好,不過因為AXP-100R搭配12cm風扇需要安裝轉接架,加上轉接架後整體就超出機殼邊了...只好改回使用原本K66機殼排風用的貓頭鷹A9x14薄扇。


上方排風用貓頭鷹A12x25,也是奢華的配置啊。


風扇與主機板間剩餘的空間大概只有2cm不到,


現階段沒有顯示卡,背面空間暫時空著。
另外提一下,個人已經採用較短的標準SFX電源加定製矽膠電源線了,但實際上前IO線材跟電源線還是會跟底部的硬碟架還是卡來卡去,最後還是決定拆除底部硬碟架,完全棄用2.5吋硬碟或SSD。


底部的腳座因為可能會卡到側板螺絲,建議最後才安裝。


登登登!安裝完成,側板採用燻黑玻璃,加上沒有安裝顯示卡,其實看不太到裡面裝置。


雖然第二版號稱改進了接縫大小,不過我個人覺得接縫的產生原因在整機都用螺絲拼接,只要開孔有些微公差,各個側板鎖上後可能就會因受螺絲拉扯而變形、錯位,造成隙縫產生,如果部分連接處採用焊接或是鉚釘且孔位位置計算精準,可能可以避免。


正面及45度角,頂部的蒂芬妮綠皮革提手真的是畫龍點睛的存在啊XD



整機幾乎無螺絲外露,除了背面較不容易看見的電源及顯示卡位置,整體外觀風格一致、


可惜白色版本接縫處還是較為顯眼,以下就是各處縫隙較大部分的特寫,是這個機殼的扣分項目不過整體來說外觀還是相當平整及簡潔美觀,連老婆大人都讚不絕口。





運轉時非常安靜的貓頭鷹A12x25風扇,用過就回不去了。


放回原本K66機殼的位置...這次衛生紙得換地方放了,不然影響機殼排風散熱QQ。


補充說明一下,這咖機殼內的設備還是陸續在更新,首先CPU風扇改為貓頭鷹的A12x15薄扇以達成更安靜的效果(雖然原本A9x14也沒啥聲音)。


i5-6400 + B150也換成i5-10400 + B460i的組合,文書機就該用i5等級以上的處理器,對吧!主機板換成B460i後M.2插槽增加為2個,可以捨棄PCIE轉接卡,改成安裝顯示卡以獲得更完善的效能。
之後還會改良的應該是加顯示卡、加裝風扇濾網及更換M.2 SSD散熱片,也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,有緣的話再來更新。




結論

我十分喜歡AKLLA A3這種架構的ITX機殼,與時下流行的A4架構機殼相比,占用桌面的投影面積很小,但一樣能安裝標準SFX電源跟顯示卡(但當然顯示卡長度限制很多),且散熱器高度有所放寬,7cm的高度已經夠安裝具相當散熱規模的下吹式散熱器,且另外加購水冷帽就能用120一體水冷,以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。補充:參考下篇文章,經試驗大概是公差問題,這款機殼用7cm或6.9cm的散熱器都會卡側板,最適合的還是AXP-100。

就這咖AKLLA A3來說,我覺得白色外觀十分好看,扣除縫隙問題的話,我可以給他85分的高分!但組裝中遇到幾個問題,例如風扇架螺絲孔滑牙、附的套筒起子超難用、沒有說明書、底部硬碟架卡東卡西、沒有附濾網等等,整體仍有許多改進空間。

雖然ITX機殼還是要有愛才玩得下去,不過如果沒有太高端的硬體需求,很推薦選用這咖機殼並擺放於桌面,好看!是真的好看!

3 則留言:

  1. 如果不裝顯卡能把顯卡的空間拿來裝硬碟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放3.5"硬碟嗎? 空間是夠,但預設無法固定,得自行土炮,因此要特別注意晃動...

      刪除

  2. 從PTT來的
    目前也看中這個機殼
    如果SGPC K39PRO 再不出就要買這款了

    回覆刪除